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关于印发《归国华侨联合会机关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06:11:19  浏览:865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关于印发《归国华侨联合会机关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中组部 人事部


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关于印发《归国华侨联合会机关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1994年8月23日,中组部、人事部

中央决定,在国家行政机关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同时,各级侨联机关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进行管理。现将《归国华侨联合会机关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侨联机关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是侨联机关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参照管理工作中,要切实加强领导,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及时研究和解决实施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保证参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要通过这项工作,逐步建立健全符合侨联性质和特点的机关人事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机关工作效能,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更好地发挥侨联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作用。

附:归国华侨联合会机关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各级侨联机关建设,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素质和机关工作效能,根据《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章程》,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国家公务员制度实施方案》(国发〔1993〕78号),制定本方案。
一、实 施 范 围
各级侨联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进行管理。
在各级侨联机关中兼职的领导人员实行所在部门的人事管理制度。
各级侨联机关所属事业单位,不列入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的范围。
二、职 务 设 置
侨联机关设置领导职务序列和非领导职务序列。
侨联机关选任的领导职务,按照《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章程》和有关规定设置。非选任的领导职务序列为:副科长、科长、副处长、处长、副部长(室副主任)、部长(室主任)。设置其他名称的领导职务,与上列职务层次相对应。
非领导职务序列为:办事员、干事、副科级干事、正科级干事、副处级干事、正处级干事。
侨联机关的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要在规定的职数限额内设置。任命工作人员职务,要严格任职条件,并按照管理权限和审批程序办理。
侨联机关非领导职务设置的原则、任职条件及实施工作的具体要求,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实施方案》的有关规定办理。中国侨联机关原则上不设司局级非领导职务,个别确因工作需要设置的,须经中共中央组织部审批;地(市)侨联机关不设正处级干事;县(市)桥联机关不设正科级干事。非领导职务职数,在《国家公务员制度实施方案》规定的比例限额内适当设置。
中国侨联机关非领导职务设置工作,由中国侨联党组提出意见,经中共中央组织部审定后组织实施。地方各级侨联机关非领导职务设置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提出意见,经同级党委审定后组织实施。任命非领导职务,要严格任职条件,具体人选按管理权限报批。
三、人 员 分 级
侨联机关工作人员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是:
(1)中国侨联主席:三至四级;
(2)中国侨联驻会副主席:四至五级;
(3)中国侨联各部部长(室主任),省(自治区、直辖市)侨联主席:五至七级;
(4)中国侨联各部副部长(室副主任),省(自治区、直辖市)侨联驻会副主席:六至八级;
(5)处长,省(自治区、直辖市)侨联各部部长(室主任),地(市、州、盟、直辖市的区)侨联驻会主席,正处级干事:七至十级;
(6)副处长,省(自治区、直辖市)侨联各部副部长(室副主任),地(市、州、盟、直辖市的区)侨联驻会副主席,副处级干事;八至十一级;
(7)科长,地(市、州、盟、直辖市的区)侨联各部部长(室主任)、县(市、旗、省辖市的区)侨联驻会主席,正科级干事:九至十二级;
(8)副科长,地(市、州、盟、直辖市的区)侨联各部副部长(室副主任)、县(市、旗、省辖市的区)侨联驻会副主席,副科级干事:九至十三级;
(9)干事:九至十四级;
(10)办事员:十至十五级。
各级侨联机关中与上述职务相对应的其它职务,适用上述规定。
桥联机关工作人员的级别,按照管理权限由主管部门根据上述规定的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按照《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国发〔1993〕79号)和《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国办发〔1993〕85号)规定的定级办法确定。
四、工资制度及工资套改
侨联机关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实行职务级别工资制。工资套改的具体办法,按《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和《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规定执行。
侨联机关工人(包括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分别实行岗位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制和岗位工资制。其工资套改及机关退(离)休人员增加退(离)休费的具体办法,按上述工资制度改革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
五、招考、选调与交流
侨联机关录用科级以下(地市以下侨联机关不含科级)工作人员,实行公开招考,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择优录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归侨、侨眷。
中国侨联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侨联机关副处级以上(含副处级)职务和地(市)以下(含地、市)侨联机关副科级以上(含副科级)职务,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本机关内任用,也可从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中择优选调。选调工作,要按照党的干部政策,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注意选调中青年归侨、侨眷干部。
侨联机关的某些工作岗位,实行聘任制。
担任各级侨联机关处级以上(含处级)职务的中青年工作人员,应具有群众工作和基层工作的经历。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干部交流。交流形式包括:机关工作人员调到所属企事业单位任职,各级侨联机关之间换岗任职,或到地方挂职锻炼等。
六、培 训
各级侨联机关要根据社会发展和工作的需要,有计划地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突出侨联工作特点,包括:侨务知识、侨务政策、侨史、侨情、侨联业务等。培训的学习成绩、鉴定作为其任职和晋升职务的主要依据之一。
各级侨联工作人员的职位分类、考核、奖励、纪律、职务升降、职务任免、回避、工资保险福利、辞职辞退、退休和申诉控告等,根据侨联的实际情况,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七、实 施 步 骤
侨联机关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工作,与国家行政机关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同步进行。争取用三年或更多一点时间,从中央机关到地方机关,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
地方各级侨联机关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按照本方案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经同级党委审批后组织实施。实施办法报中共中央组织部备案。
各单位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的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组织工作班子,制定工作计划;进行侨联机关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重要意义和基本内容的宣传教育,培训骨干;搞好本机关工作人员基本情况的调查摸底。
(2)实施阶段。具体实施工作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在机构改革的基础上,合理设置领导和非领导职位,将工作职能分解到具体职位,明确各职位的职责和任职条件;第二、按任职条件考核选配人员,按规定确定级别、套改工资;第三、按照本方案确定的原则和有关规定,结合机关人事管理实际,参照试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各项管理制度及其细则,逐步建立健全侨联机关各项人事管理制度。
(3)总结检查阶段。主要总结检查职位设置、领导和非领导职务的设置、级别确定、职级工资制的实施情况。
尚未进行机构改革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积极组织实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不以机构改革为前提条件的各项管理制度;职位设置以及确定非领导职务等工作,要待机构改革开始后进行。
八、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
侨联机关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工作,要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各级党委组织部要加强指导,各级侨联要积极配合做好工作。具体实施工作,由侨联组织人事部门承担。
本方案由中共中央组织部负责解释。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通知》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关于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通知》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为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1998〕111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切实改变目前一些自然保护区“批而不建、建而不管、管而不力”等问题,确保自然保护区事业健康发展,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把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当前,要把贯彻执行《通知》作为一件大事来抓,针对本地区自然保护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报请人民政府审定后实施。
二、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有关规定严格执法。1999年上半年,各地应抽调力量,对自然保护区开展一次执法检查。凡侵占自然保护区土地、擅自改变自然保护区性质、范围和界线、在自然保护区内非法进行开发建设和其他商业性经营
以及非法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捞沙等活动的,要予以严厉查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追究刑事责任。非法占据自然保护区土地的要限期退回,并做好善后工作。对以保护为目的的建设项目和经营活动,应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按规定办理有关
审批手续。因特殊需要必须调整自然保护区功能区的,应当报经原批准单位批准。
三、要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领导,建立健全精干高效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尚未设立管理机构的自然保护区,要在1998年底以前加以解决。对于至今尚未明确划界和管理范围的自然保护区,应在1999年3月底前标明区界并予以正式公告。各地要按照国土资源部《
关于认真做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划界立标和土地确权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108号)精神,在1999年12月底前完成自然保护区的土地权属确认和登记发证工作。对于申请新建的自然保护区或晋升上一级别的自然保护区,都必须明确范围和界限后再进行审批。
四、要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资金投入和能力建设。自然保护区的总体规划要纳入各级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自然保护区管理经费、科研、宣教和监测经费及总体规划中的建设项目所需的资金,都应列入当地政府的年度财政预算。要努力拓宽自然保护区投资渠道,争取国内外资金
支持,大力扶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项目,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的经验和模式。
五、要认真履行环境保护部门综合管理的职能。要加强对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的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要把“三区”的统一监督管理列入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城乡环境定量考核工作之中,建立在当地政府领导下的环境保护部门统一监督管理
制度。
六、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将会同有关部门于1999年上半年对各地贯彻执行《通知》和《条例》的情况进行抽查。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于1999年4月底前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提交《通知》执行情况的报告。



1998年9月30日

厦门市征收建设用地综合开发费暂行规定

福建省厦门市人民政府


厦门市征收建设用地综合开发费暂行规定
厦门市人民政府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国发[1980]299号《批转全国城市规划座谈会议纪要》的精神,为适应厦门市建设发展的需要,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 实行建设用地的综合开发,是用经济办法管理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改革。它有利于按照城市规划配套地进行建设,合理使用土地,充分发挥投资效果;有利于控制城市规模,鼓励建设单位到小城镇去;有利于合理解决城市建设和市政维护的资金来源,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
第三条 实行城市建设用地综合开发,是基本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城市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原则,先建设基础设施的科学方法,为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创造先行条件。

第二章 综合开发的形式、内容和收费标准
第四条 凡在厦门本岛、鼓浪屿、集美镇、杏林工业区的建设用地,均应征收综合开发费或公共设施费。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布局,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开发、建设。
第五条 综合开发的形式,分为成片统一开发和分散个别开发两种。统一开发的内容包括开发区域内的征地补偿、拆迁安置、场地平整以及建设用地外部的道路、给水、排水、供电、绿化的勘察设计与建设。建设单位用地范围内的道路、给排水、污水处理、供电、绿化等,由建设单位
自行负责。
分散个别开发的内容包括建设单位用地外部的道路、给水、排水、供电、绿化等。
第六条 综合开发费包括:土地征购和农作物补偿费、劳力安置费、建筑(构筑)物拆迁费、场地平整费、市政工程和公共设施(包括道路、给水、排水、污水、排放、供电、绿化等)的建设费、勘察设计费等。
第七条 综合开发费的征收标准,要体现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采取鼓励与限制相结合的办法。在一般情况下,远郊区应低于近郊区,新市区应低于旧市区,一般市区应低于繁华市区,繁华市区应低于鼓浪屿。
第八条 在员当新市区和东渡港区,按综合开发费征收;其他地区,按公共设施费征收。
第九条 征收标准,详见附表。

第三章 征收办法
第十条 市政公共设施用地(包括城市道路、公共绿地、排水工程、城市防洪等),免征开发费;教育及社会福利事业用地,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可酌情减免。其他一切建设用地经批准后,应一次缴纳综合开发费或公共设施费。员当新市区的由该新市区开发建设公司征收,其他地区的均
由市规划管理局征收。
第十一条 除员当新市区外,本规定颁布以前已批准征用的土地,均不再补交开发费。已在员当新市区征用土地的单位,凡未按省人民政府闽政[1980]137号文缴交每平方米三元的公共设施费者,一律如数补交。一时交清有困难的,可申请分期交清。长期不交者,应作严肃处
理。
第十二条 根据《厦门市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暂行办法》的规定,“国家建设用地经依法批准征用后,如果满六个月而未使用,由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无偿收回,另予安排”。这种无偿收回,也包括已缴交的综合开发费或公共设施费一律不退还。
第十三条 一切未经批准擅自占用土地的单位,应在本规定颁布之后三个月内自行退出,确实需要使用土地者,应在本规定颁布后一个月内按《厦门市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暂行办法》的规定,向城市规划管理局办理用地申请。如获批准,应按本规定缴交开发费或公共设施费,未获批准的
,在通知后三个月内应自行退出,逾期不退者,派工拆除、罚款,并严肃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四条 本规定的收费标准,每二至三年可视情调整一次。
第十五条 征收的综合开发费和公共设施费,一律上缴市财政,作为特种资金管理,专款专用。开发工程和公共设施工程均应纳入市基本建设计划,按基本建设程序办理。
第十六条 有关征地补偿和拆迁等问题,均按《厦门市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暂行办法》和《厦门市基本建设拆迁安置暂行办法》办理。
第十七条 外资工程(包括中外合资)建设用地的收费办法,按《福建省厦门经济特区关于客商使用土地的规定》办理。
第十八条 本规定经厦门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试行。以前的有关规定与本规定有矛盾的,以本规定为准。

附件:厦门市建设用地综合开发费、公共设施费征收标准

┏━━━━━━┳━━━━━━┳━━━━━━━━━━━━━━━━━━┓
┃ 地 区 ┃ 开 发 费 ┃ 备 注 ┃
┃ ┃元/平米用地┃ ┃
┣━━━━━━╋━━━━━━╋━━━━━━━━━━━━━━━━━━┫
┃ 员当新市区 ┃ 60 ┃东至莲岳路,西至湖滨西路,南至旧海岸┃
┃ ┃ ┃线,北至仙岳山,仙洞山南坡。 ┃
┣━━━━━━╋━━━━━━╋━━━━━━━━━━━━━━━━━━┫
┃ 东渡港区 ┃ 60 ┃东至狐尾山、仙岳山西坡,西至海边,南┃
┃ ┃ ┃至湖滨北路口,北至麻疯山西端。 ┃
┕━━━━━━┴━━━━━━┴━━━━━━━━━━━━━━━━━━┙

厦门市建设用地公共设施费征收标准
┏━━━━━━┳━━━━━━┳━━━━━━━━━━━━━━━━━━┓
┃ 地 区 ┃ 公共设施费 ┃ 备 注 ┃
┃ ┃元/平米用地┃ ┃
┣━━━━━━╋━━━━━━╋━━━━━━━━━━━━━━━━━━┫
┃ 杏 林 区 ┃ 35 ┃ ┃
┣━━━━━━╋━━━━━━╋━━━━━━━━━━━━━━━━━━┫
┃ 集 美 镇 ┃ 35 ┃ ┃
┣━━━━━━╋━━━━━━╋━━━━━━━━━━━━━━━━━━┫
┃ 近 郊 区 ┃ 40 ┃包括祥店、金山、穆厝、枋湖、钟宅、县┃
┃(江头以远)┃ ┃后、安兜、高崎、殿前、寨上等(详见示┃
┃ ┃ ┃图) ┃
┣━━━━━━╋━━━━━━╋━━━━━━━━━━━━━━━━━━┫
┃ 近 郊 区 ┃ 70 ┃包括莲坂、洪山柄、前埔、何厝、湖边、┃
┃ ┃ ┃蔡塘、后埔、吕厝、江头等(详见图示)┃
┣━━━━━━╋━━━━━━╋━━━━━━━━━━━━━━━━━━┫
┃ 一般市区 ┃ 90 ┃ ┃
┣━━━━━━╋━━━━━━╋━━━━━━━━━━━━━━━━━━┫
┃ 繁 华 ┃ 100 ┃包括中山路、中华路、公园南路、虎园路┃
┃ 市 区 ┃ ┃思明南路(镇海路口至思明北路)、思明┃
┃ ┃ ┃北路、公园东路、溪岸路(至厦禾路口)┃
┃ ┃ ┃新华路、思明东路、思明西路、升平路、┃
┃ ┃ ┃镇海路、同安路等路中心两侧各100M┃
┃ ┃ ┃范围。 ┃
┣━━━━━━╋━━━━━━╋━━━━━━━━━━━━━━━━━━┫
┃湖滨西路北端┃ 120 ┃自岸线进深150M范围。 ┃
┃至湖里山沿岸┃ ┃ ┃
┃地区 ┃ ┃ ┃
┣━━━━━━╋━━━━━━╋━━━━━━━━━━━━━━━━━━┫
┃ 鼓 浪 屿┃ 320 ┃ ┃
┣━━━━━━╋━━━━━━╋━━━━━━━━━━━━━━━━━━┫
┃ 私人住宅 ┃ 20-50┃ ┃
┕━━━━━━┴━━━━━━┴━━━━━━━━━━━━━━━━━━┙



1982年8月23日